16
/
1991 / 8
/
pp. 91 - 138
南宋的貧士與貧宦
Scholars and Officials Lived in Poverty during the Southern Sung Dynasty
作者
梁庚堯
*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梁庚堯
*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中文摘要
一般認為宋代士人與官宦在社會中屬於富裕階層。其實,南宋的官宦、士人中,家境貧乏、生活清寒者不乏其人。本文共分兩大部分,首先敘述貧士與貧宦存在的事實,其次說明貧士與貧宦所以貧困的原因,在結論中將就這一現象的時代背景加以討論。南宋時期貧士普遍存在,以教授生徒者為數最多。仕宦固然提高了他們的社會地位,卻不一定使他們在經濟上晉身於富裕階層。貧士、貧宦的經濟基礎多不豐厚,田產甚少,或者全無;官俸收入雖然厚薄不一,但有時中斷。貧士、貧宦的存在,在南宋並非特殊的個案,這可以從時代背景加以討論。宋代社會種種因素互相湊合,使得士人的數量自北宋至南宋激增。士人數量的激增,使得其中有更多人可能出身於家境較差的家庭。貧士入仕之後,成為官宦,開始有了俸祿的收入。對一位信守所學的官宦來說,俸祿所能提供的經濟來源有限,而身為官宦卻開支大增。所謂信守所學,一方面是為官講求立身的原則,清廉自守,剛正不屈;另一方面則是擔負起對家族親友甚至陌生人的經濟責任。宋代政府與民間一些有關士人、官宦的福利制度,對於貧士的專志學業與貧宦的堅持信念,也有鼓勵的作用。義約與貢士莊興盛於南宋中期以後,補助貧士赴考的旅費,使他們可以專心於考試。宋代商業雖然日益繁盛,基本上仍然以農業為經濟基礎。南宋中期,閩、浙地區耕地增加已經達到極限。耕地不足造成供養戶口總數成為問題,這是許多士人、官宦家計困難的重要背景。在南宋農村或城市的社會結構中,貧民都佔人口的多數。貧士貧宦在南宋士人、官宦中,未必居於多數,但是在這一個當時社會地位較高的群體中,竟有這樣許多人家境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