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
1981 / 12
/
pp. 13 - 52
韓非政治思想試探──讀韓非子之一
A Study of the Political Thought of Han-Fei-Tze
作者
蕭璠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蕭璠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中文摘要
過去學者多認為征服中原的遊牧及半遊牧民族雖然族類各異,最後都難逃漢化的命運,而元代蒙古人卻是其中漢化最淺的。本文擬對元朝蒙古人的漢化問題作一較為平衡之論證。本文討論範疇,有二點須加說明:第一、本文所要討論者為「蒙古人」之漢化,而非蒙元政府之漢化。第二、本文以移居中原之蒙古人為討論對象。從本文的討論看來,過去學者顯然低估元朝蒙古人所受漢文化之影響。名字方面,不少蒙古人採用漢式字號,也有不少蒙古人採用漢人通俗人名。禮俗方面,蒙古人受到漢人貞節及孝道觀念的影響,在婚葬習俗上有一定程度的改變。漢學方面,蒙古人中熟諳儒學,精於詩、曲、書、畫者大有其人。過去學者論及元代蒙漢二族涵化者多認為:漢化為一蒙古菁英的現象,而蒙古化則限於非菁英漢人之中,此一說法不盡正確。在菁英階層中,各個家庭每因其與中原淵源之深淺及其成員職務性質之岐異,而在漢化程度上有甚大的不同。上、下層蒙古人之間並無北魏洛陽與六鎮之間的文化鴻溝。本文雖強調過去學者低估了蒙古人所受漢文化的影響,但並不認為蒙古人已真正漢化。終元一代,蒙古人並未放棄其原有認同,而與漢人融為一體。文中列舉「文化差距過鉅」、「世界帝國牽制」、「征服狀態侷限」及「西域文化之競爭」為不利於蒙古人漢化的因素。蒙古人真正漢化是在元朝覆亡,明朝代興之後。一方面由於明廷採行種種政策迫使滯留中原之蒙古、色目人漢化。另一方面則因鼎革之後的政治情勢誘使蒙古、色目人主動放棄原有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