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
1976 / 5
/
pp. 359 - 380
東歐歷史地位的演變
A Historical Sketch of the Evolution of East European States
作者
李邁先
*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李邁先
*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中文摘要
東歐在西洋史中之地位,通常並未受到歷史學者應有之重視,此種偏頗現象殊不合理。此乃因自中古後期起,以迄十八世紀末年止,東歐史即進入低潮時期。南部為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征服,中部為神聖羅馬帝國兼併,北部為俄普奧三強瓜分。然而,如欲瞭解世界動亂的根源,尋釋東西冷戰的癥結,除了應在政治、經濟、社會、思想各方面探索研究之外,更須在被漠視的東歐史中尋求答案。本文擬以較短篇幅,試就東歐歷史地位的推移軌跡、各國興衰起伏的演變過程、以及近百年來世局動盪有關東歐的歷史背景,加以分析。因所涉範圍廣泛,故僅能擇其主流,作重點之敘述。東歐一詞,就狹義言,則指「寇松線」(Curzon Line)以西,北起波羅底海南岸,南至東地中海一帶。當前的國家區劃而言,大致包括波蘭、捷克、匈牙利、北巴爾幹諸邦、以及蘇聯所屬之白俄羅斯(Byelorussia)和烏克蘭(Ukraine)的西部等地。本文所指之東歐,係就狹義的範圍立論。東歐歷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略有下列四點:(一)特殊的戰略地位:東歐位於歐亞大平原的西端,也是歐洲與亞洲的接觸面。(二)複雜的民族成分:造成此現象的原因,是自然遷徙和移民墾殖的結果。(三)錯綜的宗教信仰:東歐不僅是回教世界與基督教世界的分水嶺,同時也是希臘正教與羅馬公教的交界線。(四)落後的經濟與社會。一二○○年以前,東歐史演進的第一幕是民族的遷徙和國家組織的建立。一二○○年至一八○○年東歐乃由盛世轉入低潮。東歐的復興期是一八○○年至一九三九年。一九三九年後,東歐再陷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