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74 / 5
/
pp. 189 - 204
巴恩斯(Gilbert H. Barnes)對美國立即解放運動的解釋
Gilbert H. Barnes' Interpretation of the American Abolition Movement
作者
孫同勛 *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孫同勛 *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中文摘要

一九二七年,美國史家比爾德夫婦(Charles A. and Mary R. Beard)在其著作中曾提到「立即解放黑奴的運動」(The Abolition Movement),但是他們沒有給這一運動任何重要的歷史意義。首先反駁比爾德的論點是一位經濟學教授巴恩斯(Gilbert H. Barnes)。此乃因巴恩斯意外發現一大箱立即解放運動重要成員威爾德(Theodore Weld)的私人函件。後來巴恩斯將其意見成書為一九三三年出版的《反對奴隸制度的激情》(The Antislavery Impulse)。本文即是討論巴恩斯對美國立即解放運動的解釋,兼與過去解釋作比較得失。巴恩斯討論的主要是一八三○年代初期開始的立即解放運動,他認為此一運動的崛起有兩個原因。其中最主要是芬尼(Charles G. Finney)的基督教信仰復興傳教(Revivalism),另外一個原因是英國解放奴隸運動的成功。據他的看法,立即解放運動是一純粹的道德運動,為基督教信仰復興運動所引起,而由一個基督教大覺醒(The Great Revival or The Great Awakening)的信徒威爾德所領導。他特別強調這兩個運動之間的關係。對他而言,立即解放運動主要是福音佈道式的鼓吹,以貶斥養奴為一道德罪惡,而求奴主為養奴的罪懺悔。所以他說立即解放運動的基礎是「貶斥而非改革」。巴恩斯的作品重新恢復有關奴隸制度的道德爭議在南北地區衝突中的重要性。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揭露風尚的感染,巴恩斯對立即解放運動不免有不利的成見。他在書中顯示愛憎不分的態度,也使他的解釋過份簡化了整個立即解放運動。雖然如此,《反對奴隸制度的激情》一書仍是有關立即解放運動最重要最有貢獻的研究之一。